每日时讯!萱草聊戏 | 乌镇戏剧节(四)《双枰记》《死亡课堂》《维洛波莱 维洛波莱》

2023-07-02 23:55:57 来源:哔哩哔哩


(资料图片)

《双枰记》

与李叔同类似的惊喜,但台词似乎更加柔和了些,观众们确有睡着的,包括我,可比起纯娱乐的戏,这样的戏似乎更得人心,张力问题暂放其次。我从疲倦的昏睡中醒,便有了足够的精气神,仿佛那样的人生值得我们艳羡,便足足地享受着这温馨怡人的时刻,尤其他们口吐诗词,一派文人雅士之风,回归我们的古典传统,便觉口气清新,身静心澄......简单的道具背景,用灯光区域的移转作插叙和回忆......看来民国潮势不可挡。我们消受着这样的下午,台词的密集和对话的层叠,令故事更加丰满而感人,仿佛隆冬,温一壶美酒,与佳朋静坐......话剧九人其实就是这样的民国风专拿吗?文化复兴的浪潮算被他们赶对了。在网剧场结束了整个乌镇戏剧节的观剧历程,似乎2019年也是在这里,这个剧场的三个戏我都看了,记忆深刻。让更多的民国故事走进年轻人中间,揭开这个封存了半个多世纪的秘密。《红高粱家族》

弄不明白导演的“躺平”,所有在大剧院演出的都大多令人失望,为了改编某人的文学作品而改编大可不必,甚至将原作者的写作形式“打掉”,替之以平铺直叙,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耻辱。这次乌镇戏剧节改编作品满天飞,有精妙绝伦的,也有令人跌破眼镜的,甚至极其平庸的,志向和实力是关键......红高粱像一台晚会,当然我无意说晚会的一无是处,但更多更多的年轻人的文学作品应该给戏剧人以灵感和创作激情,这个红高粱的“躺平”和第七天的“繁复”令我不胜其烦,大约是该更多新秀涌起的时候了,可惜他们都躲藏在文青和粉丝中。

《死亡课堂》《维洛波莱 维洛波莱》

说说波兰康铎的《死亡课堂》和《维洛波莱 维洛波莱》。起初是极度不适,但很快就释然,一个所谓古怪的艺术家,从一个画家出发的戏剧人,他说将宗教与现实结合,但他显然更着迷于形式,他理直气壮地试图唤起人们的感动,因为他深谙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亲人画像,用自己别具一格的艺术方式讲故事——那个逼仄的几排木桌椅的墙角,携带着童年人偶的老人们......那扇随时像变幻魔法一般打开的木门,一队相貌英俊面孔机械略带疲倦的士兵......他将自己的“印象”诉诸造型的瞬间,让一切飞速旋转,碎化又粘贴,他的词汇是那样破败而欢欣,撕扯得像一片片废弃的棉花絮,又抖落出裙摆下颗颗的碎珍珠,它们熠熠闪光,充满狡黠和寓意,那些飞翔着的“形式们”都被斩断、截留或萃取,信手拈来,扬手摈弃,他任意地操纵着它们,以莫测的节奏和心跳,像一只蹲守的老狐狸,又是一名潜在的指挥家,他的眼神舞蹈着魔咒般的火焰,剑一般直指任意的剧情和时刻,他穿梭着游刃着,并迷恋于这种“光环”......演员们似一群彼此不太熟悉又极熟悉的“患者”,他们在其中飞驰着,上升,降落,裸身,歌唱,似乎忘乎所以,又极其聪慧,这样的疯癫非常人能及,而导演心目中的故乡和亲人,回忆和幻梦,遂一一画就......《新生活 我们将何去何从》这是2022柏林戏剧节的开幕大戏,年轻的人们一直在作诗、表达、歌唱,很自然,又很造作,表达爱情,一种百无聊赖的爱,对生对死模糊的不确信的认知,充斥舞台很久尽是这样的轻浮与无所谓,以致我着急地又睡着了,怎么也无法从几个男生女生身上找到痕迹。当我醒来,舞台忽然变黑,似见一个巨大的圆筒灯,在导杆的拖缀下,绕着舞台低低地旋转着,台上台下一片神秘,与之前的明亮和清晰构成转换,我渐渐从昏迷中醒,觉得可以作一些探索和尝试——他们唤醒了一位老人,接着开启了“听得懂的”“有逻辑的”对话,最后的答案在这:我们以为爱的是他人,但我们爱的是作诗;我们以为死亡太不甘,其实那不过生命的历程,终点;现在我们还没离去,是否可以真正为爱付出?而不是一种虚浮与自欺?观众的释然,使劲鼓掌,我一时顿悟,我们更爱的是自己。原来戏不必太复杂,先前四分之三的“群魔乱舞”不过是一种“冗余诗意”(但丁的四种人格)的安排,而真诚的探究和表达永远不会使人厌弃,它们更加速逼向最后的解答。

关键词:

Copyright   2015-2023 京津冀社团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2022245号-12  联系邮箱:434 922 62 @qq.com